实验室简介
炭材料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炭材料研究室。该研究室创建于1962年,是我国最早从事新型碳材料研发的机构之一。炭材料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2024年应山西省科技厅要求,批准与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共建。结合炭材料学科发展趋势和国家需求,实验室的研究定位是从事高性能和多功能炭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特种炭/石墨材料、功能炭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等。实验室的发展目标是:承担国家重大项目或GFJG领域用高性能炭材料的研究开发工作,阐明影响炭材料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的相关科学基础问题,攻克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急需的高性能炭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培养炭材料学科领域的高级人才;促进高性能炭材料的产业化发展。中国科学院炭材料重点实验室现任主任为宋燕研究员,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成会明院士。
实验室瞄准炭材料学科国际前沿,以满足国民经济和国家高技术需求为牵引,以阐明高性能和多功能炭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相关科学基础问题、攻克关键和共性技术为研究重点,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推动新型炭材料的实用化为最终目标。实验室长期坚持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培养和组建了一支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有机化工、化学工艺和材料科学交叉、理论和实验以及工程设计相结合的创新型研究队伍,注重新型炭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尤其是针对新型炭材料的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的途径探索和机理研究。
自实验室建设以来,实验室的学科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已形成了任务带学科、学科促任务的良性局面。实验室相继承担了来自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总装备部、GFKG局、中国科学院、山西省科技厅、太原市科技局、企业横向委托等多项研制任务。近些年来,在高性能炭材料的研究方面获得多项研究成果。在一些重要研究方向已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如聚丙烯腈基高性能碳纤维、高导热炭基复合材料、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石墨烯的规模化制备。
实验室固定人员为111人,其中40岁及以下共65名,占据人员50%以上,博士学位共36人,占据人员30%上。2024年实验室宋燕、刘占军研究员被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系统授予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吕春祥研究员获得2024年第六届“杰出工程师奖”。本年度实验室全职引进9人,培养9名硕士,9名博士,目前实验室人员在20个国内学术组织、1个国外组织、2个国内期刊杂志、5个国外期刊杂志中任职。实验室涉及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工、化学三个专业。化学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具有博、硕士学位授予权,材料与化工具有硕士学位授予点。目前实验室有10名正高级职称人员,34名副高级人员。实验室现有博士后9名,在读博士生33名,硕士生45名左右(其中,10名硕士为联培生)。
《新型炭材料》是我室进行对外宣传和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为SCI-E、EI收录期刊第 4 页 共 170 页与中文核心期刊。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全国百强科技期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提名奖”“山西出版奖-期刊奖”“山西省十强报刊”奖。《新型炭材料》最新影响因子为6.6。